下沉式商业广场靠什么逆转下沉的消费体验?

  随着“下沉式”设计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下沉式”商业空间带来的体验精髓也渐渐被发掘。

  下沉式广场是城市休闲广场的一种设计手法,依傍视野开阔的主广场,打造具有尺度、深度、空间的下沉式区域,利用垂直高差带来更为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游览体验。虽然从商业经营的角度,这种下沉式广场的地下空间往往因为有限的展示面以及排水采光等问题而不受商户欢迎,但是“下沉式”设计仍在商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老的一批社区商业中,下沉式广场通常是以美食街的形式出现,这类空间设计力有限,并没有很好地发挥空间价值,加之近些年实体餐饮行业更新速度加快,导致了不少商场的下沉区域搬得空空荡荡。

  硬币的另一面是,“下沉式”商业空间带来的体验精髓渐渐被发掘,新的空间设计和自然景观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能满足多种类型商户的入驻需求,也丰富了消费者的游购体验。

  做起来是一个坑,做不好也是一个“坑”,“下沉式”空间设计给商业体带来了怎样的惊喜?站在前者的经验之上,新兴的下沉式商业广场究竟有哪些手段逆转消费体验,留住消费者?

  传统商业的三种形式是盒子mall、街区式商业、盒子mall+商业街区,下沉式商业广场则打破这类单调的视觉构造,带来全新的“俯视”视角。并非直接将“盒子”搬到地下,下沉式商业广场在巨大的空间上“挖坑”,保留了整体可“眺望”的视觉感受,又在设计上运用垂直高差手法分隔空间,地表造景,地下建商场,打破空间的空旷感和视觉的单一感。新兴的下沉式商业广场还会和公园景观充分融合,从而提升空间体验和视觉体验。

  下沉式商业广场根据不同的场地尺度规模,建筑围合程度以及下沉的高度,可分为双首层式、多层绿地式、中庭式和大广场式四类下沉模式。通常由广场入口、景观广场、休闲广场、运动广场等部分组成,不同组块承担不同的功能,其中以具有下沉阶梯的广场入口和具有标识性展示的景观广场为主要展示界面。

  成都skp作为亚洲最大下沉式建筑在景观设计时采用了综合型组织形态,由阶梯通向设置有雕塑景观和水景观的中心广场,在空旷中开辟出一块视觉落差。地面为公园景观层,设置有花园步道、“生机之塔”景观水柱等。公园景观层向中心广场围合,下沉建筑部分共五层,中央大台阶通向主广场,通过广场“天窗”可以一览地下部分品牌商铺的情况,满足了地下采光的需求,同时进一步增强视线上的高低落差感。

  成都SKP总建筑面积约32.4万㎡,商业面积约15.1万㎡,在高楼林立的交子商圈,成都skp对下沉空间的利用保留了一片地面可“俯瞰”的空旷视野,极大程度丰富了城市景观体系。

  下沉式空间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布鲁斯·葛夫等建筑师所设计的“谈心隅”,其原本是一种客厅内供谈话用的专设场所,下沉的客厅和围起来的沙发为来访者营造完整的包围感,达到心理上的舒压效果。后来下沉式设计由客厅扩展到庭院以及商业体,它给人带来的隐秘感及宁静感,在今天其他空间同样受用。

  商业体由于空间面积巨大,一定程度上会削弱隐秘感,但同时也增加了对场景打造的自由度。如何在后续设计中保有下沉空间带来的安全隐秘体验也是这类商业的成功法则之一。

  下沉式商业广场的采光主要是靠自然光线和空间照明,不同光线以及明暗程度所营造的空间氛围对消费者体验有着潜在影响。源野regular项目对地下光源的调用就非常值得借鉴,通过天井、廊道将色调不同的自然光与灯光切分,营造出洞穴探索一般的独特氛围。地表与地下景观带来视觉上的凹凸感,形成感官上的落差,营造更有深度的空间层次感,给人一种亲切的包围感和安全感。下沉式商业体可以充分利用光线这些优势,营造氛围,迎合Z时代消费者的喜好。

  下沉空间的另一利器是“降噪”。下沉空间主要是运用空间变化的方式来避开噪声声波传送的路径,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也由此增加了隐秘感。在闹市中取静,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购物体验,不再是闹哄哄的人群混杂,也可以是静谧的自在闲逛。

  而且“向下走”也给消费者心理上更加省力的感觉,也就增强了游购意愿,“下沉式”设计抓住了不少能让消费者放松心情的小巧思,这种精致时尚而又个性化的设计方式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态度以及时代潮流相符合。

  下沉式商业广场一般由多个功能组块构成,广场入口、景观广场、休闲广场、运动广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能同时满足消费者游憩、运动、社交、观展、购物等种种需求。现如今,下沉式商业常与公园相结合,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丰富了消费者的自然场景体验。

  成都skp和源野regular都同时拥有地表公园和地下商业,下沉式广场便捷的雨水收集和排水系统,让公园景观得以和商业共同呈现,为商业增添一份盎然生机。成都万象城也将中庭区域升级改造成拥有植被景观的下沉式广场,提升消费体验。

  多样化的场景和包容开放的品牌都是消费者“入坑”的原因,复合式场景让整个商场的休闲属性增强,消费者的选择增加,聚集的意愿变强后,带来消费收益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下沉式广场和公园这一复合形式的成功,也许还会催生出下沉式广场和湖泊、下沉式广场和艺术展厅等等“下沉式广场+”模式的出现。下沉式空间同时具有原始感和科幻感,在场景打造上能充分满足人们对未来科幻世界的想象,下沉式商业广场的优势明显且独特,这类非标商业探索的可能性依旧巨大。

  下沉的商业体能否扭转下沉的消费体验、留住客流?已经有不少优秀案例告诉我们,下沉式空间是一个拥有多种可能的“大坑”,如何设计和利用好这个“坑”仍在探索之中,实体商业的探索没有尽头,背后推动的便是实体商业复兴。

  下沉式商业广场存在本身就是对游购体验的丰富,之后无论以何种形式与其他景观结合,都将发生有趣的碰撞。下沉式空间如何扭转劣势,为品牌商铺带来溢价,入驻品牌如何挑选下沉空间店铺,如何利用下沉空间的可塑性打造店面?优秀的成功者们,想必都握住了这一切背后的主要推手,就是消费者的体验和消费者的需求。